自十八大召开以后,最引起人们热议的词汇,除了“新常态”以外,恐怕就是“供给侧改革”了。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刚开始,恐怕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得而知。
通过百度查询得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简要地说,改革的内涵就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
当前,随着国家综合交通的调整,我们道路客运行业的“路”可以说是越走越窄。快捷性、舒适性成为了广大旅客的普遍预期,推动了高铁、民航的快速发展;便捷性、网络化成为了广大青年旅客的高度关注,催生了滴滴打车、优步等网约车的诞生;利益性、违法成本低得到了不少非法营运者的青睐,使“黑车”“鸟车”泛滥成灾。加上我们自身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湘运“老大哥”的观念依然存在;“守株待兔”、“等客上门”的消极思想比较突出;旅客运输服务方式方法还比较守旧,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如此种种原因的出现,我们道路客运行业客源下降、经济下行已成必然。如何破解困局,走出困境,是摆在我们道路客运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学习,本人觉得,只有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道路客运企业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那么,我们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结构性改革到底怎样改?本人认为:
一、克服悲观情绪,充分认识道路客运不可或缺
我们知道,高铁、民航和私家车迅速发展,是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我们无法阻碍;滴滴打车、优步的出现,是网络化发展的结果,要规范也需要政策支持和行业管理部门去干预,我们无法阻挡;“黑车”“鸟车”横行肆虐、泛滥成灾,只有靠行业管理部门去打击,我们无权整治,只能望“黑”兴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产生悲观情绪,我们要知道,铁路和航空线不可能像公路网那样蛛网密集,机场和火车站也不可能像汽车站那样星罗棋布,总要靠我们公路客运去“零距离”对接,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还得靠我们公路客运去拉近城乡的距离,我们更应该知道“起步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最终要靠我们道路客运来完成,也就是说,无论国家综合交通格局怎么改变,永远都离不开我们的公路运输。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就一定能经营好公路客运这块“一亩三分地”。
二、创新服务方法,适应客运市场发展需求
由于汽车客运站具有旅客集散功能,长期以来,“等客上门”、“守株待兔”思想已经在我们的头脑里固化。现在不行了,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以适应客运市场的发展需要。服务方式要变“等客上门”为送票上门、送车上门;售票方式要变单一窗口售票为窗口售票与网上售票、手机售票、自动售票相结合;运输方式要由“点到点”运输扩大到“门对门”运输……同时,还有针对各种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特色服务,如孕妇、老年人、病人、婴幼儿和残疾人等,就要根据其特殊需要提供特殊的服务。总之,旅客有什么需求,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我们就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不仅要体现人性化,而且要注重人情味。要把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作为我们旅客运输服务工作的常态来坚持,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只有这样,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完善硬件设施,为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必须先要完善我们的服务硬件设施。首先就是车站,近几年,我们对全司所辖汽车客运站进行了提质改造,旅客运输服务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还不够,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不断完善。比如,省局最近颁发了汽车客运站新的服务标准,就要为旅客提供婴儿车、轮椅,卫生间还要提供残疾人蹲位,既然有需求、有要求,我们就要按需求配置,按要求落实到位。其次就是车辆,以前是提供“点到点”服务,现在还要提供“门对门”服务,我们就要投入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做到高、中、普相结合,大、中、小相补充,来满足各种需要。
当然,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同时,在改革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力,我们都要去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他提出这四个“不能”,是对供给侧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阐述。
(颜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