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学悟有得(第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①,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②,其下不昧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绳绳④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⑤。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⑥。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⑦。
【注解】
①致诘:仔细追究。
②皦:明亮,清楚。
③昧:阴暗,模糊。
④绳绳:原意为长长的样子,引申为渺茫不详或绵绵不断。
⑤恍惚:似有若无。
⑥御今之有:处理好当今世界的具体事情。
⑦纪:纲要。道纪:大道之规律。
【译文】
看却看不见,叫做“夷”;听却听不到,叫做“希”;摸却摸不着,叫做“微”。这三个方面无从细究,原本就是合而为一。从它上面看是浑浑沌沌难明白,从它下面看是清清楚楚不模糊,迎着它却看不到它的前头,尾随着它却看不到它的后头。渺茫不详啊,没有办法给“道”定个名称。因为,即使是有形物质也最终要复归于无形世界。这就叫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形象的形象,这就叫似有若无。掌握和运用自古以来的大道,来处理好当今世界的具体事情。能明悟大道本原之奥秘,就能了解行道、得道所要遵循的规律。
【学悟有得】
本章是继第四章的内容,重点论述道的本体,并强调道的作用。所谓道的本体,是指代表宇宙的主体,所谓道的作用,是指代表宇宙运动之规律。
在第四章,老子论述了道是虚而无形的,是“形而上”的存在。在本章老子又进一步以“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分别称之为“夷”“希”“微”这些超越感知范畴的客观存在来说明“形而上”存在之道,并强调这三个方面无从细究,原本就是合而为一的,都属于“道”。
老子还从上下前后四个方向全方位的描述道是“形而上”的存在。道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并且,道又是无色无声,无形无状的。它绵绵不绝难以名言,即使是有形物质也要回归到无形世界。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勉强将道称为恍惚,就是似有若无。
最后,老子特别强调了道的作用,如果能掌握和运用自古以来的大道,用以驾驭当今世界的具体事情,能够悟出大道本原之奥妙,就能了解行道,得道所要遵循的规律。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章中“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两句,应调整到“其上不徼,其下不昧”句后。这对于论述道的本体,从上、从下、从前面和从后面全方位观察道,更为完整,更为严谨
。
(朱远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