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另一面
一直来,香港的繁华和富有早就在世人的赞赏中,被描绘成人间天堂。这一次,我在香港逗留了三天,频频流连过中环置地广场、铜锣湾百货、太古城这些奢侈品云集的大商场,欣赏了维多利亚港、太平山顶的美丽夜景,也就近领略过浅水湾、石澳这些富人居住区的近影。然而它的流金溢彩、纸醉金迷的那一面并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相反,它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港人的生活不易、艰辛劳碌,却让我印象颇深,感触颇深。
入港当晚下榻在新界的一家所谓的四星级酒店,走进酒店,真是大开眼界,无论是大堂、前台、电梯,都是狭窄的、逼仄的、拥挤的,我们一行四人,人人都感觉到呼吸很压抑,更别说是想好好地转个身了。进入46层楼的房间,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轻轻推开门,毫无设防地,膝盖就已经踫到了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过几个平方的双人房,该有的都有,只不过是一切都是迷你型的,所谓的双标,不过是两张0.7米宽的小床并在一起,为了节约空间,电视机是挂在墙上的,床头柜是只能放下一个烧水壶两个水杯的,卫生间是胖子没办法挤进去的,沐浴间是瘦子也伸展不了双臂的。与内地富丽堂皇、恢宏大气的酒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服务生看见我们惊异的表情,拗着别扭的普通话说:“香港就是这样子啦,房价是天价,我们家3个人,房子也只有160呎了(注:相当于15个平方)啦,还算好的啦!谁家里的房子上了1000呎(注:相当于90个平方)就是有钱人啦!香港还有几十万人是没有房子住的啦,都是租个小铁笼子像关鸡关鸭一样住上一辈子啦!”一席话让我们面面相觑。进关之后,一路上我们所见的楼房极高极窄,街道极弯极窄,饭店极小极窄,商店极挤极窄,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小”字。香港的寸土寸金我们是早已听闻,地少人多,能建房的地太少,作为世界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仅1100平方公里却要容纳700多万人口,再加上每时每刻都要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这里的一般住宅也要建到五、六十层,商业区的建筑,大多在六十层以上。
晚上我们信步在酒店周围走了走,拥挤的居民楼房毗邻而建,密密匝匝的空调,密密麻麻的窗户,密密实实的衣架上晾满了万国旗一样的衣物。一个同伴说,她有个发小十几年前嫁给香港的一个公务员,彼时大家都羡慕她嫁得好,其实发小都不敢和人说,当时嫁过去时全家四口人挤在30几个平米的公租房里。直到生了两个孩子家里实在住不下,早两年才举全家之力买了个80平米的“大房子”。她曾去发小家看过,即便是“大房子”,一家六口住着仍是拥挤不堪。发小说,她这都算豪宅了,香港还有好几十万人买不起房子,也申请不到政府的公租房,只能租木板房住,那种1.5个平方米的小格子,由于位置狭小,爬进“房间”后,整个人只能直挺挺躺在里面不能动弹,因为像躺在棺材里一样便得名“棺材房”,其实连棺材都不如,因为躺在里面连腿都没办法伸直,真的是人还没死就已经提前住进了棺材。但是如果说棺材房还能让人记得自己是个人,那笼屋的存在就跟关在笼子的动物没有区别了。还有20万的香港人连棺材房都租不起,只能租笼屋住,那种放在天台上的铁笼子,一格一格,如同关鸡关鸭一样。“住”在这种笼子里,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的尊严,现实中的香港底层百姓居住环境如此之恶劣,再一次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惊。
第二天一早,凌晨五点多,天色微亮,我就起来了,信步下楼,酒店附近几家蔬菜批发市场和饭店都早已开张了,灯火通明。店里面的工人搬运蔬果、整理货物,忙忙碌碌。仔细一看,大多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估计年龄应该有五六十岁了,在内地,上了年纪的城市老人都是拿着退休工资,要么四处旅游,要么含饴带孙,要么打打小麻将,晚年生活幸福安稳,而香港的老人,年近花甲还要为生活劳碌奔波。几天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哪个时段,都看不到三五成群的悠闲人,所有的行人,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是步履匆匆,连走带跑,边走边打电话,边走边吃食物,争分夺秒地赶时间。我们乘坐公交和出租,司机有不少是上了年纪,有一天打的还遇上了个一大把白胡子的老司机,问了下74岁了,这在内地,是绝对不存在的。原来香港没有养老制度,七百多万人口,只有一万多名公务员才有退休金,老百姓没有退休金,如果年轻时没有赚足养老的钱,那么老年生活就会过得很凄凉,必须要去找工作,一直劳碌到死。因此在香港的最底层服务行业里,白发苍苍、弓腰驼背的服务生比比皆是,此情此景,让我们暗自庆幸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香港之行,感触最深的是,这个全球经济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之一的城市,是富人的天堂,更是穷人的地狱,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容易,在这个所谓的人间天堂里,底层阶层的艰辛劳碌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唐红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