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要有香榧的“慧眼”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山东省阳谷县新凤祥大厦电视台刘学正。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湘运集团》报,遂有意投稿。文章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足见作者博才多学。尤其是文章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堪称一篇难得的佳作。故此刊载,以飨读者。并对作者友情赐稿表示衷心地感谢!
提及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人们最先想到的必是他的文学地位和艺术成就,以及“一肚子不合时宜”等才子佳人传奇。事实上,苏轼不仅是影响深远的文学家,还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之一,因他的赞誉而名扬四海,流传至今的不仅有“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的东坡肉,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惠州荔枝,更有“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的诸暨香榧。
与东坡肉神似的鲁菜名肴蒸碗扣肉,在我的鲁西老家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必备的席面荤菜之一。曾经为了求得“妃子笑”而“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的荔枝如今也不稀见了,待到荔枝成熟时,不只摆满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各大超市果蔬区,就连街头地摊上也可觅其身影。倒是这诸暨香榧一直都无缘品尝,我常暗自琢磨,这种谐音“香妃”的“玉山果”到底是哪般滋味呢?后来,有位家居诸暨的文友乐于成人之美,在一次笔会上,特地为我带来一大包香榧,这才了却了我的遗憾。
尝罢香榧,松酥甘脆满口溢香自不必说,更令我称奇的是香榧独特的剥法。香榧是一种坚果,果仁外面包裹着浅褐色的外壳,虽不如核桃那般厚实,只是薄薄一层,硬度却丝毫不输于核桃。我拿在手中,急在心里,手边又无可敲、可挤之物,索性放到嘴边直接用牙齿咬,岂料,牙齿被硌的生疼,香榧壳却连一丝裂纹都没有,顿生“身逢宴席痛齿舌,香榧好吃壳难剥”之感慨。文友见我窘态大笑不止,他捡起一枚香榧,放在指尖轻轻一捏,仅这么轻轻一捏,“咔”的一声,果仁竟然就变魔术般冒了出来。
原来,在形似圆锥的香榧大头一端,有两个酷似眼睛的对称突起,诸暨人称之为“香榧眼”,只要轻捏“双眼”,香喷喷的香榧果仁便会呈现眼前,命门一般神奇。
关于“香榧眼”,文友还给我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一位仙女难以忍受“高处不胜寒”的仙界压力,偷偷携带天庭的仙果种子——香榧,私自下凡到了会稽山。她在山下揢木成屋,抡起锄头播下一枚枚香榧种子,过起了“朝而往,暮而归”的凡人生活,虽白水般平淡却心中快乐。可惜好景不长,她私自下凡的事情很快传到了玉帝耳朵里,玉帝大发雷霆,责令天兵天将捉拿仙女,并处以极刑。行刑当天,仙女的眼泪纷纷落在会稽山下的香榧树上,此后生长出的香榧,便都多了两滴“眼泪”。
另外,这“香榧眼”还流传有一段跟“浣纱双姝”有关的千古佳话。越王勾践初识香榧时,想考验一下西施和郑旦,看哪位佳人能先将其剥开。郑旦遍觅工具而不得,双眉紧蹙之际,西施却早已用巧手捏住香榧壳上的两个突兀点,轻轻一按,清脆声中,果肉凸现。勾践大喜,重赏西施,并将香榧上的两个小点命名为“西施眼”。
尘世间,看似棘手的事物数不胜数,胆怯者往往望而生畏,举步不前,勇敢者却常能坦然处之,险中取胜。事实上,任何事情只要选对方向,敢想敢干,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譬如这香榧,再坚硬顽固的外壳上,也有“香榧眼”的存在,而找准了“香榧眼”,就找准了解决一切难题的关键,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文友力邀我去诸暨一游,我欣然应之,在山水毓秀的榧都撷英,观古榧百年奇姿,赏飞瀑流泉重岩,蕴厚的人文氛围中,寻觅那一双双饱含诗情禅意的“香榧眼”,当真不亦快哉!
(刘学正)
|